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机院:三明市蛋鸡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2024-08-19

发布时间:2024-08-19 14:04

  三明市蛋鸡产业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限制发展问题,文中就三明市蛋鸡产业发展现状和后期的发展规划作简单介绍。

  近年来,三明市综合考虑主体功能定位、土地承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要求,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品种、规模及总量、围绕特色畜禽养殖业发展,确定发展重点,优化养殖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蛋鸡产业,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从蛋鸡饲养、饲料生产、蛋和鸡产品加工到销售一条龙蛋鸡产业链,蛋鸡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1产业发展基础2021年底三明市蛋鸡存栏520万羽,名列全省前列。存栏5万羽以上蛋禽规模企业27家,占全市蛋鸡企业84.3%;存栏10万羽以上蛋禽规模企业17家,占全市蛋鸡企业54.8%。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31.9亿元,占主导产业91%。带动当地就业22950人,农民可支配收入12亿元以上。

  1.2 蛋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近年来,三明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蛋鸡规模养殖生产、企业加工、客户营销和终端消费连成一体、协同运作。全市现有家禽屠宰场3家,年加工100万羽蛋鸡深加工场1家,蛋糕加工企业3家,卤蛋加工企业1家,家禽肉制品加工生产企业1家。加工产品全省各地市均有销售,并远销到四川、湖南、广东、上海等二十余个大中城市。另一方面,创新营销模式,采用对接商超、开设专营店、电商销售、直播带货、会员制等模式,推进产商互联、产销衔接,大幅提升业务量、销量的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

  1.3 产业质量安全,品质提升推进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按照“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建设三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视化监管平台。加强禽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行动。深化蛋禽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推进上市蛋禽产品赋码出证、凭证销售。

  1.4 推动蛋禽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强化品牌保护、管理、开发,促进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融合发展的品牌建设格局。现有金湖乌凤鸡农产品地理标志,沙县区“乐子”鸡蛋,清流县“品丰园”、“龙妃”、“怀客源”,永安市“闽中麻”,泰宁县“八仙崖”、“翼和”金湖乌凤鸡蛋等知名品牌;有机食品认证1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家,认证产地规模305万羽、核准产量45400t。

  1.5 强化支持政策近年来,三明市积极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从建设用地、项目审批、贷款贴息、提高保险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为蛋禽产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

  1.6.1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三明市蛋禽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联农带农作用明显,农户收益明显提高。有效整合农村土地资源,采用“公司+农户+利润保底”、“企业+扶贫计划”等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就地就业,脱贫致富等效果明显。蛋禽产业已经成为三明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扶贫的新亮点。

  1.6.2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创建生态文明目前,全市蛋鸡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近年来全市蛋鸡产业全面推广畜禽健康低碳养殖,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粪便中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并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总体原则,采取自动饮水控制、自动清理收集蛋鸡粪便等先进的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1.7.1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成果丰硕三明市部分大型规模蛋禽养殖企业与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技术支撑协议,同时与福建省科技厅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开展校(院)企合作,承担星火计划项目“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蛋禽集约化健康养殖中的应用”、三明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蛋禽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8项。

  1.7.2技术推广体系健全,保障人才支撑福建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设有三明市综合试验推广站,市、县两级均设有畜牧站、疫控中心等技术部门,自上而下建立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覆盖全市的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市、县(市、区)、乡(镇)等技术推广队伍,畜牧兽医高级职称专技人员120余人,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约1000人,有力推动了蛋禽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等试验、示范与推广,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保障。

  2.1产业链条短全市蛋鸡产业起步较晚,蛋产品深加工企业少,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

  2.2资源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矛盾增大近年来,随着蛋鸡产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农业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而由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农产品刚性需求持续增加,保障供需平衡的难度加大。

  三明市蛋鸡产业,乘势而上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以大力培育地方特色畜禽产业、保障畜禽市场供应稳定、提高畜牧业整体竞争力为总目标,进一步优化蛋禽产业布局与结构,补齐畜禽屠宰加工、蛋品深加工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发展短板。“十四五”期间三明市计划实施“蛋禽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项目”、“鸡蛋初加工冷藏项目”、“鲜鸡蛋深加工项目”、“蛋禽屠宰加工项目”、“蛋禽养殖场有机肥/饲料加工配套项目”、“产销对接体系建设项目”六大提升工程项目,补齐制约全产业链发展短板;全面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一产提质、二产提升、三产提档。

  提升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水平,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饲养优质健康鸡,对鸡舍进行标准化技术设施升级改造,强化技术培训,编印技术资料,入户宣传,现场指导,全面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把三明市建成蛋禽产业特色明显、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化蛋禽生产基地。2022年至2024年全市计划新改扩建蛋鸡规模场12家,新增蛋鸡存栏480万羽,全市蛋鸡存栏预计达到1000万羽。3.2推进蛋禽加工提升

  蛋禽生产发展快速,鸡蛋供大于求的格局逐渐形成,蛋价上下波动较大。目前,三明市蛋禽深加工企业少,大部分企业以鲜蛋的形式销往各地,产品附加值低。进一步提升蛋禽加工能力,要依托优势蛋产品主产区以及规模养殖企业,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鸡蛋品质,大力发展蛋产品加工业,提高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预计到2024年,全市新建蛋禽屠宰场2家,新增年屠宰能力2200万羽,新增鲜蛋品加工5.7万t、肉制品加工1.95万t。

  “十四五”期间三明市将深入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蛋禽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蛋制品精深加工,鼓励支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开展新产品研发,扩大产品市场份额。配套建设规模蛋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企业,即建设有机肥加工生产线,实现一二产有机融合。建设规模化示范场,推动养殖基地与屠宰加工及商超对接销售,推广全国连锁线上线下进行批发、零售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开拓市场,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特色产品品牌。(作者:余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